查看原文
其他

人和人之间,必须要有一点分寸感

作者:姚瑶(富书部签约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后台回复授权

01

前两天,我看了早前的一期求职类节目。主持人是著名的张先生。


节目是这样开头的。上来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嘉宾。主持人让她自我介绍一下。


女孩便快人快语地说:我是一名曾留学新西兰的海归。我之所以回到国内是因为这两年中国的变化很大……


我听着没觉出什么,却被张主持粗暴打断:稍等稍等,为什么听你说话,我一阵阵犯冷呢?女孩有些不解。


张主持说:我很少会和朋友沟通时说中国怎样怎样!女孩反诘:那请问您和别人说的时候都说我的祖国么?

 

张主持出离愤怒了,厉声叫道:我说我们这儿。接着长篇累牍地说教:当任何人对你的话题提出质疑的时候,你的眼神都会流露出恨和嘲讽,目露凶光。


女孩听张如此奚落,有点尴尬。出于礼貌只好自我解嘲地堆些笑意在脸上。


没想到引来张更大的指责:稍等稍等,什么特别好笑?我很好笑么?你知道你有什么问题么?抓不住,一上场就让人抓不住……


现场顿时很安静,气氛已经陷入僵硬。最后女孩下场了。把张一人晾在台上。好好一个节目开场,怎么弄成这样?


我拿这一幕和周围同事、朋友讨论。没想到他们都一致对那位主持人抱有反感的态度。


有一位朋友说:“有一次节目也是,硬生生地把一位女选手骂哭。也不是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总不过就是挑剔人家某个用词,嫌弃人家某个字眼。”


另一位补充道:“他的节目,我都不看。太不尊重普通人,太没有分寸感了!”


我一直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被这位朋友一语道破。三个字:分寸感。


作为一个知名主持人,虽然掌握更多话语权,比普通人更有影响力。


但对选手来说,你既不是人家的人生导师,也不是人家的领导上司,只是一起参加节目的陌生人,保持一种客观中和的立场才是恰当的。


有意见可以善意提醒,觉得人家不妥可以私下交流,这样失了分寸当面戳人伤疤,揭人短处,让人下不来台,只能两败俱伤,最后自己也下不来台。



02

分寸这个词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中有关孟尝君的一则典故,意指微小细碎之事。在现代人际关系学中则引申为处世为人的界限。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有四种距离。有疏到近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


我们进行人际互动时采取的行动,选择的语言,保持的空间尺度都要和这四种距离相适应。越了界,违了规便是失去分寸。

 

比如上面的案例中,主持人和选手在一档公众节目中互动,是一种非个人化的社交关系,理应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可是主持人一方用犀利的言辞,“一指禅”的手势以及咄咄逼人的目光对峙打破应有的界限,跨越到个人距离,甚至亲密距离,违反了安全的人际关系法则,引起选手和观众心理上的不舒适、反感。


没有分寸感是一种社交障碍。

 

比如《红楼梦》里的黛玉。大观园里上到家族长辈,中到手足姐妹,下到仆人随从,真心喜欢林妹妹的没有几个。


究其原因除了她才情非凡,自然孤傲一些以及没有势力,寄人篱下之外,自身的原因也要找一找。说话太呛,不考虑对方感受,少了分寸感便是一条。

 

比如有一回薛姨妈让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送十二朵宫花给贾府的大小姐少奶奶们。


周瑞家的由近及远送了一圈,剩下最后两朵给了黛玉。黛玉先问: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

 

分析一下这句话,便知分寸失在哪里了。长辈派人来送礼,你作为小辈既不道谢,也不赞美花的色泽工艺,哪怕稍微表达下善意,却径直质问人家礼物只送给我,还是谁谁谁都送了?


这情形即便放在各种礼节已被大刀阔斧修剪的当今,也是太过骇世惊俗,更何况在那个讲究颇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观园里。

 

周瑞家的答:各位都有了。黛玉竟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黛玉说这句话相当于当着下人的面指责长辈有失公允了。既是对长辈的不敬,也是作为主子的不沉着冷静。


日久便怨不得大家给黛玉贴上心思极细,说句话比刀子厉害这样任性不成熟的标签,而不像薛宝钗善于控制情绪,善结人缘,大家对她的评价则是“有担待,有尽让”。


在人际交往中把握住分寸感的一方往往令人肃然起敬。《三国志》里有一个诸葛恪得驴的故事。


说的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举行宴会,邀请满朝百官前来。诸葛亮的哥哥诸葛子瑜也带着小儿诸葛恪来参加。


宴会上,孙权有些喝醉了,望着诸葛子瑜长长的脸,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想和他开一个玩笑。

 

只见,孙权叫人牵来一头驴,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然后把它贴在驴的前额。众人一看这不是说这头驴就是诸葛子瑜么?


百官看看驴脸上的字,又看看诸葛子瑜长长的脸,笑得前俯后仰。

 

满场只有诸葛子瑜和诸葛恪笑不出来。小小年纪的诸葛恪感觉吴王玩笑开过头了,很生气,但又不能发作。


便想了一计,他对孙权说:大王请允许我在驴脸上加两个字吧!吴王同意了。诸葛恪在诸葛子瑜下面添了之驴两个字。

 

这两个字加得很妙。把孙权喝醉酒失了分寸,对部下的耍弄之意改掉了,还把驴也变成父亲的了,保住了双方的颜面。


诸葛恪后来一直深得孙权喜爱,得以重用,除了他机智过人之外,还得益于他善长审度时势,在分寸内运筹化解麻烦。



03

金岳霖一生挚爱林徽因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林徽因逝世多年后,某一天,九十岁的金岳霖郑重邀请至交好友前往北京饭店赴宴。


众人大惑不解,老先生开席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举座感叹唏嘘。这个故事大家也不陌生。

 

最让我动容的却是另一段故事。《林徽因传》出版时,作者想请86岁的金老给林徽因写一段话。


金岳霖沉思很久后,缓缓地回答: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这是真正刻进生命里的分寸感。

 

金岳霖深知世人想听他说什么,也深谙人言可畏。


说了哪怕关于林徽因的一句话,也会被人臆测想象,添油加醋,肆意发挥,那样会伤害到林徽因和梁家后代。说了可能一时高兴,却会波及更多无辜的人。


所以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这可贵的沉默就是人和人的理想距离,爱和被爱的完美界限。这样高贵的灵魂才有资格爱一个人。不束缚不纠缠不伤害。

 

而失了分寸感的爱都是自私的。多年前杨丽娟声称爱刘德华,天涯海角追随,做出极端举动,超过一个歌迷的尺度,结果家破人亡。


多年前,有一部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丈夫安家和声称极爱妻子梅湘南,爱到心理扭曲,无限猜忌,脱离一个正常家庭的相处模式,结果亲离子散……

 

龙应台二十一岁的大儿子安德烈在母亲面前抽烟,母亲很生气。


眼看着这个臭小子翘脚点烟,吐出烟雾,恨不得把烟从嘴里拔出来,丢到大海。


可是龙应台拼命忍住,对自己说:


你一定要记住啊,你面前坐着的是一个成年人。我不喜欢抽烟,不喜欢人家抽烟,更不喜欢儿子抽烟。


但是我是我,他是他。我可以和他商量能不能不在母亲面前抽烟,但我不可能把别人嘴里的烟拔走。


虽然这对一个奶过他,抱过他,护过他的母亲来说很不容易。但是抽不抽烟只是他需要对自己负责的事!与别人何干?

 

天下有几个母亲拥有这样的智慧知道: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分寸感啊!


作者简介:姚瑶,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本职为浙江某高校护理老师,人生的抱负无他,唯有善待生命和善待文字而已。写有爆文《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解释风格》《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独家首发,版权归富书部所有,48小时内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作者:姚瑶,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侵权必究

赏饭加QQ:1024836168(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